不知不觉,智能手表已经成为继智能手机、蓝牙耳机后的又一现象级电子产品,根据知名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报告显示,以智能手表、耳戴式设备为核心的可穿戴设备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2021年,全球可穿戴设备消费支出预计将达815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18%。其中,智能手表的增长极为亮眼,消费者在智能手表上的支出预计将达到258亿美元。
如此庞大的市场必然会引起更多厂商们的重视,根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年上半年华为、中兴、佳明、魅族、一加、小米等厂商就发布了10多款智能手表,下半年苹果、小米和华为等厂商再次推出新品,足见智能可穿戴市场的火爆。
但在这个内卷程度不亚于手机市场的智能手表领域,想要做出一款能够真正引爆市场的智能手表难度并不小。而苹果给出的答案是——让手表向医疗健康设备进化。
事实证明,苹果的决策是正确的,自从苹果在Apple Watch Series 3上加入了全新的心率传感器以及健康监测功能后,Apple Watch一跃成为了市面上最受消费者关注和欢迎的智能手表。根据数据显示,在2017年第四季度,苹果在智能手表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了61%,其背后最大功臣便是Apple Watch Series 3,是Apple Watch Series 2的两倍以上。
或许是看到了苹果所取得的成果,其他的可穿戴厂商也开始一股脑地往自家的智能手表加入健康功能,将健康、医疗检测功能作为智能手表的主要卖点之一。然而小雷心中仍有一个疑问,让智能手表变成用于健康或医疗的“仪器”,到底是为了迎合市场和吸引消费者所营造出来的“噱头”,还是智能手表发展路上的一个新方向?
我们为何会在意智能手表的健康功能?
从市场需求来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个国家的老龄化程度都在不断加深。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规模已经超过了1.9亿人,占到总人口的11.97%。高龄人口的增多必然会带来一个社会性问题,那就是健康。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购买专业的医疗设备或常去医院进行体检,在多种场合下,帮助到消费者获取第一手健康数据最理想的设备,就是智能穿戴。
例如华为在2018年发布华为 Watch GT时,就表示其内置的TruSeenTM 3.0心率检测技术是与301医院心血管团队共同合作研发出的结果,能够让华为 Watch GT通过心率连续监测的方式进行房颤筛查,以便患者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身体健康问题,到附近医院就诊。
之所以需要手表来完成这一项目,是因为包括房颤在内的心血管疾病本质上是一种常见的阵发性疾病,这类疾病很难在医院检查中发现,而是需要日常持续监测,这正符合具有可穿戴属性的智能手表的定位。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智能手表成功“救人”的事件又给业界和消费者打了一剂强心针。例如数码博主@flypig就曾表示自己在西藏进行拍摄工作时,就被Apple Watch的血氧检测功能提醒他需要停下来稍微休息一会(严重的高原反应可能会直接危害到人体健康),在微博最后他表示“智能手表的某些功能平常可能感知不到,但到了一些特定环境中,确实有大用场”。而这样的案例实际上多如牛毛。
图源@flypig微博
另外,除了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外,如今的年轻人也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健康问题,毕竟对于中国人而言,健康和养生的理念是从小就被家长培养起来的,比起其他地区的消费者,中国人会更加关心和注重自己的身体状况,再加上近两年的疫情也是唤醒了不少人的健康意识。根据市场调研,在这个可穿戴设备市场急速增长的情况下,国内消费者最期待的仍是健康监测功能。
总体而言,健康监测功能已经成为大多数用户购买智能手表的主要因素之一,足够方便的佩戴方式和习惯能够与健康监测完美结合,随着智能手表在健康监测方面的不断突破,用户自然会愿意掏腰包买单。
死磕“健康”的智能手表能破局?
虽然智能手表能够凭借健康监测等功能去吸引消费者,但如今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可穿戴厂商面前:在相关功能难以取得突破的情况下,之后的产品又该如何破局?
业内相关人士认为,目前的智能手表想要破局,必然要将血压、血氧、血糖、ECG监测、体温监测等医疗功能全部融入到一块小小的手表当中。确实,从医疗健康角度出发,血压、血糖、心率、血氧饱和度、体温、睡眠都是衡量个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而手表因贴近皮肤及血管且适合日常长期佩戴,无疑更加适合用户日常健康数据监测。
但是不得不说,智能手表离健康医疗级的标准还相差甚远,想要破局还有三个难题需要解决。
首先,智能手表说白了只是一个能够简单监测用户健康的产品,它的准确度远不及专业的医疗仪器,因为传感器的误差,让这些数据只存在参考性,无法客观的呈现身体状况,可以说最多就是看个大概而已。如果检测不准确还有可能会给用户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恐慌和负担,因而还需要保证传感器、测试等准确性,缩小其普遍存在的误差。
国外也有研究表明智能手表的心率测试结果与心率带相近,误差介乎3.3%~6.2%。虽然这个数据属于合理的水平,但用户可能会因为某些不正确的操作大大影响测量准确性,例如包括佩戴的松紧度、手腕脂肪的厚度、摆手导致手表移位、皮肤颜色和周围光线干扰等,在这一方面智能手表还需加强相关算法。
其次,部分用户可能会担心智能手表泄露自己的数据隐私,毕竟随身佩戴的智能手表会记录下用户的个人数据,这意味着他们必须时刻要担心数据隐私被售卖或被盗窃问题,因此可穿戴厂商们需要让用户了解智能手表会记录下哪些数据,这些数据又会如何被使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尽管国家政策在一直在鼓励创新的医疗器械产品发展,但医疗器械认证的难度一直很高,毕竟这类专业仪器需要经历数年临床研究的持续数据监测才能获得国家认可。
虽然像OPPO、华为这类厂商表示自己的智能手表拥有专业级的心电图监测功能,但在厂商也会在智能手表产品的说明书中表示“数据仅供无法支撑专业医疗诊断”等类似文字,这也间接说明了消费级智能手表目前达到医疗级所面临的困境。因此健康医疗级应用一旦实现,就可能会成为真正的爆点。
图源某智能手表官方备注页面
所以说,无论是苹果也好,还是华为也罢,想要真正做出一款能实时健康监测的智能手表,在使用的便利性和精准性上还需要再迭代几个版本。
虽说目前的可穿戴厂商都热衷于在健康领域内卷,但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智能手表除了健康外,更重要的基础体验才是他们愿意花钱购买的重要因素。
例如,智能手表从诞生至今依旧离不开手机,哪怕如今越来越多人成为智能手表的忠实用户,厂商们也没有拿出一项或是一款能被称作是现象级的功能/应用。就小雷个人而言,智能手表最重要的功能无非就是看看消息通知和刷公交卡,至于厂商们都在拼命加入的健康功能,小雷反而没有那么在意。
比起各种各样的健康监测功能,小雷更希望的是厂商能够踏踏实实地做好手表的基础体验,如续航和充电速度,哪怕你的产品功能再多再好用,续航短充电速度慢一样会严重影响到实际体验。
可穿戴智能设备的趋势是不可逆的,只是目前受限于续航、性能等困境。但是无论是主打健康还是主打应用,最终会殊途同归 —— 更多的设备联动,拓展出更多的应用场景,将会让智能手表出现爆发式增长。
终于有个明白人了,把续航和信息回复功能加上去,肯定大卖,别搞那些几百种运动模式没用的东西,还有这个监测那个监测的,我就想知道那什么监测高原反应的,有几个人用得上?花里胡哨的根本不实用!
石英表续航超过一年还不用充电
别傻了,孩子,你要的才叫花里胡俏。续航我的华为GT一周用下来还有40%的电量,就是说一周一充,还不行?你不想监测你可以不买,心率、呼吸、睡眠等这些挺好用的些功能。什么信息回复、兰牙电话才真的是华而不实!兰牙电话我就用过一次!
用手表来回复信息的人一定是有啥难言之隐吧[左捂脸][左捂脸][左捂脸]
比如说手机没电的时候[嘻嘻]
比如学生
运动健康手表必然是主流,手机都不离手了,手表并不需要太智能,安卓手表续航才一天,在用小米智能手表,这误差简直大的离谱,心律误差最高50%,睡眠检测也形同虚设,唯一好处是质量不错,摔了好多次都不坏,续航超过一星期的运动健康手表才好用
华为GT,挺好,一周用下来还有40%,心率呼吸睡觉等监测得蛮准,晚上你有没有打鼾都给你记录起来[微笑]
安卓一天你是怎么用的,用的什么,我gt2就平常带着用两个星期左右没问题,每天跑步也能将近一个星期呢,你那一天未免黑过头了吧
孩子大了,不愿意戴儿童手表(太卡通化)。所以,应该有儿童手表定位功能、通话功能。
目前所有的新款国产品牌智能手表都有这功能,就是99%的不支持实体sim卡而已,开通蜂窝网络离不开手机。
你那就不叫运动手环了,叫监视器
水果的可以缺不准用
要是还没有血压实时显示功能,请别再吹了。
apple watch从s5开始一直有实时显示
苹果手表可显示心率和血氧,不能显示血压。
别的表不知道 华为GT不联网时间就走不准。。。智能手表起码你得先是个表吧,时间都不准搞毛
GT2 13天续航,我很满意,现在还能装app,我更满意了。
有点想买华为watch gt runner,跑步带个手机确实有点难受。而且说实话手表我现在最关注的还真就是运动与健康相关的功能,最多加个消息震动提醒不容易漏消息。高续航、GPS、防汗防水、运动记录、身体状况指标、睡眠监控,最关注的就是这几个功能。
续航没gt好
你看他的需求啊。
女神妳可以买华为watch 3,可以脱离手机直接连接蜂窝网收发消息,接打电话。
健康并不是智能手表的全部,这在series 7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每次用完及时充满电,就行了。[尬笑][左捂脸][捂脸][汗]
跑步不带手机就要买蜂窝版的手表,否则没法脱离手机收发信息,接打电话。华为只有watch3支持蜂窝网络。
确实。这方面华为手表做的很不错,在功能方面比较节制,但超过2周的续航能力,确实用起来很省心。
手表,你以为他们卖的是运动健康,实际上都在卖表盘。应该有个自己组合diy表盘的软件,奈何手表赚不赚钱不知道,表盘肯定赚钱